- 戴明(Edwards Deming):以最經濟的手段製造最有用的產品。
- 朱蘭(Joseph Juran):一種適用性(fitness for use),亦即使產品在使用期間滿足使用者需求。
- 費根堡(Armand Feigenbaum):品質絕不是最好的,是某種消費條件下最好。
- 石川罄(kaoru Ishikawa ):一種能令顧客或使用者滿意,並且樂於購買的特質。
- 寇斯比(Philips Crosby):讓顧客覺得他們得到了超過預期的價值。
- 五位品管大師對品質的共同理念
- 顧客或使用者的需要為決定品質水準的最重要因素。
- 品質為公司整體策略的核心。
- 應將品質意識培養成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 高階主管應展示追求卓越品質的決心,中階層應努力學習品質改善的新知識或新技能,而低階層應對品管作業水準,作有系統的瞭解結語確實執行。
- 人力資源是影響品質效果的關鍵因素,而教育訓練是不可節省的投資。
- ISO9000:品質管理是指導和控制一個組織的與品質有關的相互協調的活動。包括
- 品質方針: ISO8402定義:由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發佈的該組織的品質宗旨和品質方向。……品質方針是企業總方針的一個組成部份,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 品質策劃:致力於設定品質目標並規定必要的作業過程和相關資源的分配,以實現品質目標。
- 品質控制:包括設計控制、程序控制、包裝貯存和搬運以及售後服務等的控制。
- 品質保證:致力於對達到品質要求提供信任,目標在於達到滿足顧客要求的目的 。
- 持續改善:品質的持續改進的關鍵在於要有糾正和預防措施,以保證管理體系持續有效,並符合內部(如品質計畫和目標)和外部(ISO9000)要求。
4.品質成本
- Dr. A.V. Feigenbaum定義:界定、創造及管制品質之相關成本,加上評價、回饋產品及服務是否符合品質、可靠性及安全要求,以及因不符要求而在廠內或顧客手中所發生的成本。
- 類別:
- 內部失敗成本(Internal failure cost)。
- 外部失敗成本(External failure cost)。
- 評估成本(Appraisal cost)。
- 預防成本(Prevention cost)。
- 內部失敗成本
- 定義:以物料或產品有缺點,不符合公司規定而造成之成本。
- 若產品運交客戶前無不良品,這些成本及應消失,如:
- 不良審核費用。
- 重新測試費用。
- 報廢。
- 重加工費用。
- 購料處理費用。
- 外部失敗成本
- 定義:有缺點及不符產品規格送達顧客後所發生之成本。
- 包括:
- 申訴處理費用。
- 產品服務費用。
- 保證費用。
- 折讓。
- 評估成本
- 定義:用來評估產品品質,以維護既定品質水準之成本。
- 包括:
- 檢驗測試成本。
- 材料費用。
- 設備費用。
- 人工費用。
- 間接費用。
- 品質稽核成本。
- 預防成本
- 定義:品質計畫及其他用來預防不符合及缺點之相關成本。
- 保持失敗及評估成本至最低之費用:
- 品質管理工程。
- 制程管制工程。
- 品質部門以外的品質規劃。
- 品質測試工程、設備及其規劃。
- 品質教育訓練。
- 其他預防費用。
- 品質成本曲線圖
5.品質系統與技術
- 品質技術
- 統計品管技術一覽
6.問題求解模式
- 五問法(5 Why):連問五次為什麼,反覆深入探討,一直找到根本原因。
- 5W1H(What-When-Where-Who-Why-How)。
- PDCA(Plan-Do-Check-Act)。
- PDSA(Plan-Do-Study-Act)。
- SDCA(Standardization-Do-Check-Act)。
- SIPOC(Supplier-Input-Process-Output-Customer)。
- QC Story
- 一種品質改善活動,用以臨時組織相關人員,群策群力共同解決品質問題。步驟:
- 主題選定,問題定義。
- 選題理由,改善目標。
- 現況解析,資料收集。
- 原因分析。
- 改善對策計畫與決策實施。
- 效果及成果比較。
- 再度防止與標準化。
- 潛在與殘留問題點。
- G8D
- 8D:Eight Descriptions(原文TOPS:Team Oriented Problem Solving)
- G8D:Global 8D
- 福特公司解決問題的標準方法。
- 以團隊為導向所組成之專案小組,用於解決問題的八個步驟或八項準則;當問題原因不明時,以團隊導向處理問題的方法。
- D2問題描述1- 5W2H
- KT法
- 理性分析法(kepner-tregoe company)源自於凱普那和崔果博士於1980年所開創的「問題分析與決策制定程式」。
- 這套強調理性分析與邏輯思考的決策方法包括有「問題的定義」為何、如何「描述問題」、如何「發展可能原因」、如何「測試可能原因」等重點。
- 準備一份含有行動方案和行動結果的決策聲明。
- 確認戰略需求(必需)、行動目標(期望)及限制條件(局限)。
- 對各項目標配以權重,逐一排序。
- 產生選擇方案。
- 在客觀基礎上,對各選擇方案進行打分。
- 計算各選擇方案的加權分值,找出分值最高的前兩項或前三項。
- 識別這些高分值方案的負面影響,並對這些影響發生的可能性(高、中、低)及嚴重性(高、中、低)進行評估。
- 根據上述評估結果,從這幾項高分選擇方案中做出最終唯一選擇。
- 6 Sigma DMAIC
- 1987年Motorola(摩托羅拉公司)開始採用以來,先後有GE公司(1995年)、 Sony公司(1997年)等引進使用。
- 6 Sigma解決問題的模型:
- 定義(Define):針對流程,界定問題。
- 測量(Measure)蒐集資料,衡量整個流程操作中,有多少產生誤差的機會。
- 分析(Analyze):分析資料,評估流程的優缺點,並與同業比較找出可改善的最大限度。
- 改進(Improve):決定解決方案並執行。
- 控制(Control):控制新流程,保持成果再目標範圍內。
- 創造性分析工具
- 腦力激蕩法(Brainstorming)。
- 心智圖(Mind Mapping)。
- 類比法(Analogies)。
- 名目分組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
- 多數票決法(Multi-Voting)。
很棒的整理,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