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品質改進關鍵技術

1.品管七大手法。
2.腦力激蕩術(Brainstorming)。
  • 意義:
    • 全員集思廣義,充分發揮腦力資源。
  •  起源:
    • 1938年奧斯朋博士提出的一種會議方法。
  • 方法:
    • 全員發言。
    • 不批評。
    • 意見愈多愈好。
    • 搭便車。
3.抽樣檢驗(Sampling inspection)。
  • 意義:
    • 從群體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以事前定定的檢驗標準加以試驗或測定後,將其結果與判定基準相比較,再用統計方法判定此群體合格與否的檢驗過程。
  • 起源:
    • 由美國貝爾研究所的H. F. Dodge及H. G. Roming所創始。
4.統計制程管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5.源流檢查(Source inspection)。
  • 意義:
    • 新鄉重夫認為與其檢查產品或是半成品是否不良,不如就發生不良之根本原因(root cause)進行檢查﹐使不良品根本不會產生,這就是所謂源流檢查的基本想法。
    • 源流檢查若能與防誤法結合,則導入之效益將大增。
  • 起源:
    • 為新鄉重夫(Shigeo Shingo)所創見。
6.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7. 5S運動。
  • 5S就是下列五個專案,因日語的羅馬拼音均以"S"開頭,簡稱為5S。
    • 整理(Seiri)。
    • 整頓(Seiton)。
    • 清掃(Seiso)。
    • 清潔(Seiketsu)。
    • 素養(Shitsuke)。
8.品質改善小組(Quality improvement Team)。
  • 也稱之為品質創新小組(Quality Innovation Team)是一種以任務編組的專案改善活動
    • 有別于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活動自主選定自己工作場所的題目,QIT活動題目經常是來自方針管理及日常業務管理活動有關跨部門的共同課題、或工程面的改善 等問題,經主管指示召集相關專業人員作成特殊任務編組,以QIT形式進行解決問題,因此QIT的改善主題一般是屬於難度較高(相對于品管圈活動),或者為跨部門橫向聯繫的改善題目。
9.田口式品質工程(Taguchi quality engineering)。
  • 定義:
    • 一件產品的品質為該產品出廠後給社會帶來的最小損失。
    • 田口玄一使用品質損失之觀念來衡量產品之品質。
    • 從「降低雜音對產品品質的影響」著手,來提升產品品質。
  • 起源:
    • 日本田口玄一於50年代由於發展出穩健性設計(Robust design)方法,提高日本產品品質以及產品開發設計能力,並於1962年獲得日本戴明個人獎。
10.品質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 品質機能展開定義:
    • 利用矩陣表工具科學地將顧客的需求,轉換為產品開發過程中,各部門各階段的技術需求。
    • 是由組織機構內各機能部門的人員參與依照顧客對產品的要求,開發設計出產品或服務系統。
  • 起源:
    • 日本赤偉洋二等學者于60年代所創建。

11.可靠度工程(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可靠度的定義:
    • Reliability依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及美國品管制協會(ASQC)定義:一元件在特定時間及條件下能正常執行其功能的機率。
    • 三要素:耐久性、維護性及設計可靠性。
  • 起源:
    • 1942年二戰期間開始發展。
    • 1952美國防部結合官方、產、學界成立電子裝備可靠度顧問小組(AGREE)。
    • 1965年DOD頒佈MIL-STD-785:系統與裝備之可靠度計畫。
12.價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 定義:
    • 是一種系統化的管理方法,可以在符合計畫機能的原則下,發現且去除不必要的成本,並建議合宜的替代方案。
    • 即以最低的壽年成本達成這些機能。
    • 價值指數:V=成本/價值。
  • 起源:
    • 1947年美國GE公司的工程師邁爾斯發展了「價值工程」。
    • 1959年美國價值工程師協會成立。
13.防呆系統(Fail-safe system)。
  • 防止呆笨的人做錯事。亦即,連愚笨的人也不會做錯事的設計方法,故又稱為愚巧法
  • 功用
    • 積極:使任何的錯誤,絕不會發生。
    • 消極:使錯誤發生的機會減至最低程度。
14.標竿(Benchmarking)。
  • 定義:
    • 以任何產業中卓越的公司作為模範,學習其作業流程,透過如此的持續改善來強化本身的競爭優勢。
    • 是一種謙虛的承認他人的確在某些作業上優於自己,並虛心的向其學習,以求迎頭趕上甚至超越之的實際作法(Aderson & Pettersen,1996)。
  • 起源:
    • 國際間最早使用「標竿學習」(Benchmarking)一詞作為管理工具者,當屬美國全錄公司。
    • 1982年初該公司察覺在全美影印機市場佔有率,由80%驟降至13%,企業生存出現危機時提出。
15.ISO/TS16949五大工具(SPC、FEMA、APQP、PPAP、MSA)。

品質問題分析思考流程

品質問題偵測流程